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生活休閒 > 醫療保健> 物理學與醫學的慈悲相遇 向失眠、失智說再見

醫療保健

字級

物理學與醫學的慈悲相遇 向失眠、失智說再見

【人間社 胡琇媚 台北報導】 2023-07-25
佛光山台北道場生活講座,7月23日邀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何明宗,以「運用腦科學,和失眠、失智Say-Goodbye」為題,說明如何透過物理機制激發人體自癒功能。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、佛光山功德主會會長滿益法師、覺淳法師與會,與200多位信眾共享知性的周末午後。

「眾生是菩提根本,能解決眾生的苦才能成熟道業」,滿益法師肯定何明宗「助人離苦得樂」的研究動機是菩薩發心,希望這個研究成果能與公益結合。滿謙法師提到何明宗教授12年前與星雲大師的因緣,感謝其發心分享,並致贈《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》。

秉持科學人的理性和精準,何明宗從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「複雜系統」談起,點出近年來科學界方興未艾的跨學科研究,包括統計物理學、非線性動力學等,為氣象學及腦神經科學開啟新的研究途徑。

何明宗指出,睡眠是人類演化的優勢,大腦透過深度睡眠進行自我修復和清洗,並累積學習成果以應付未來更複雜的事務。他透過腦波研究,解構睡眠3周期「淺層睡眠」、「深度睡眠」、「快速眼動期睡眠」,提出以特殊音頻介入的方式,誘導大腦進入深度睡眠。

長達30餘年的腦動力學研究,何明宗以自己作為實驗對象,透過改善睡眠來調理偏頭痛和腸躁症的痼疾。近年來他加強與醫學界合作,希望運用大腦神經的可塑性,以物理學機制治療失眠問題,幫助人類擺脫化學藥劑伴隨的副作用。

何明宗進一步指出,禪修是最古老而先進的腦科學。禪修除了含括帶來平靜、放鬆的「靜坐」和「冥想」,還包含心智開發層次的「禪定」。從腦電波分析,靜坐和冥想可以產生Alpha和Theta腦電波,令人感覺愉悅和放鬆,但如果回到現實生活的自我執著,煩惱依舊存在。禪定則進入心智開發層次,能產生Gamma震盪,不僅與當前發現的大腦可塑性研究吻合,透過禪定修持正念、正道,也能逐漸遠離煩惱。

結合物理學和醫學,深入探索神祕的腦神經科學,何明宗用腦波圖表深入淺出解構睡眠問題,聽眾接連提問、欲罷不能,講座在熱烈氣氛中畫下句點。
12345678910第1 / 36頁
追蹤我們